◎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傅特
儿童视力有一个从低到正常的发育过程。虽然孩子从3岁起就能测出视力,但很可能表现为低于正常标准。比如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并不一致,3岁儿童仅为61.3%,4岁儿童为73.5%,5岁儿童为80.4%,6岁儿童为95.6%。也就是说,即便儿童视力检查低于正常也不等于异常,有可能仅是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
此外,视力表检测视力是一项主觉检查,影响因素很多,一次测量视力结果不佳,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新生儿处于200度~400度的远视屈光状态,6个月是远视度数达最大值。以后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眼球随之增长,眼轴变长,角膜曲率变大,角膜趋于扁平,晶状体的凸度也逐渐变小,屈光力也随着各解剖部位的发育相应下降,屈光状态也趋于正视。部分婴儿受遗传及后天因素的影响,其屈光状态的发展和眼球各解剖部位的发育不成比例,而发育成为不同程度的近视或远视。婴儿期散光的发生率,一般认为较成人高,随生长发育散光发生率开始下降。
小儿在生理范围之内的远视不需要矫正。但是如小儿出现明显的远视力与近视力下降,有视疲劳症状,或伴有内斜视等则需要进行矫正。(本文刊登于2019年8月22日《当代健康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