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 正文
山东青年报:张晨明:一心做个“好大夫”
2019-02-28 来源:

  “这是我们的眼科研究所,不坐诊和手术的时候,我都会在病房或研究所。”近日,记者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眼科医院)六楼济南市眼科研究所办公室,见到了该院的眼科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济南市眼科研究所负责人张晨明。
“我们团队研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对干眼症治疗效果很好”
    张晨明不仅是位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医术精湛的好大夫,更是一位研发了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将羊膜镜技术和银离子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发明家”。谈及他的6项专利,张晨明告诉记者,因为接诊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干眼症患者,当时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国内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依靠国外的器械一次要8000多元,并需要坚持治疗小半年的时间。而前来诊治的患者多是农民和工人,很多普通老百姓用不起。他就萌发了研发适合中国老百姓的普惠性的医疗器械。历经两年半的努力,张晨明和他的团队最终研发出了“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相对于国外的医疗器械,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和革新,对大部分干眼症的治疗效果很好。目前已经转化成功,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可以临床性普及应用。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预计一次只需要2000元左右,大部分干眼症患者可以缓解乃至治愈。”张晨明表示,能够让更多的患者花更少的钱去除病痛,是身为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此外,张晨明和他的团队用时两年多的时间研发的羊膜镜也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传统的羊膜手术往往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创伤,而羊膜镜类似于隐形眼镜,因为佩戴形式不同,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病痛,而且对于角膜损伤、化学热伤、干眼症都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羊膜镜在研发过程中会用到3D打印,精细化的要求特别高,当时经过了反复尝试和动物试验,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只要能让患者在舒适的体验中减少痛苦,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晨明说,一个医生一生能够治愈的患者是有限的,而通过技术研发,可以造福更多的人,从而放大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医学价值的更大体现。这就是张晨明潜心致力于发明专利的初衷。
 
“让患者能随时找到我”
    除了传统的坐诊方式,张晨明开发的“眼大夫”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也拥有几千人的关注量,关注者基本都是他的患者以及患者介绍的朋友;他在“今日头条”也开通了专栏,粉丝达到2万多。在互联网上,患者可以很快联系到张主任,他则会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进行答疑释惑。
    张晨明还有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手机是专门为他的患者准备的。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的来电纪录,密密麻麻的来电号码,下拉了很多次都不见底。张晨明说,他通常会把手机号告诉患者,平均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人咨询如何用药、如何面对病情变化。“作为医生,不是给患者开完药、看完病,医患关系就结束了,而要‘让患者随时能找到我’,尽可能为他们解决更多的困难。”张晨明说。
 
“化作住院费的‘红包’”
    对待患者,张晨明始终坚持“将心比心”。“患者肯定是不舒服,多问几句、有小误解,都是正常的。作为医生,只要多些耐心,跟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他们都会积极配合治疗。”张晨明说,面对患者的着急、误解,医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理解、解释和沟通,将心比心,就不会形成所谓的医患纠纷。
    张晨明说,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他的很多患者都是通过口碑相传介绍过来的,患者送来的锦旗太多,诊室早已挂不开。有些老年人患白内障看不见了也不愿意麻烦儿女,而儿女又比较大意,以至于老人因为看不见路摔倒了才被儿女发现。当老人在他的手术下重见光明时,那种兴奋和激动极富感染力,使张晨明特别有成就感。还有一些曾被误诊或治疗不当的患者,在他的诊治下好转或治愈,患者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谢意,也有患者家属会塞“红包”。张晨明都会一一谢绝,但仍有人一直坚持。为了让患者和家属安心,张晨明都会把“红包”让护士长给患者充入住院费,并在手术结束后把收据交给患者。“很多患者都是下地的农民,非常不容易,有些是通过卖牛卖羊攒的钱来看病,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会自掏腰包给他们买饭、送衣服”。张晨明说道。张晨明的仁心仁术感动着每一个人。李大爷是张晨明的一位患者,为了表达谢意,腿脚不太好的大爷跑了2站路,亲自买了烧鸡和烧饼,送给张晨明。“张主任医术好,人更好,对我们每位病人都耐心细致。我住院的日子,每天都见他很忙,经常因为手术和门诊耽误中午吃饭。我不知道用什么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给他买顿午饭。”捧着热乎乎的饭,张晨明被这份浓浓的“医患情”深深的感动。
 
 “最大愿望是参加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美国迈阿密大学巴斯科姆·帕尔默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全国智能眼科学组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济南市青年学术带头人”、“首届济南市优秀青年技术骨干”、“济南市青年科技奖”、“第三届泉城卫生科技明星”、“首届泉城卫生青春榜样称号”;承担国家级、省重点研发、市级课题多项,主研的课题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SCI论文收录5篇、中华牌杂志4篇、国家级核心杂志10余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张晨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佐证。他几乎没在12点以前睡过觉,6点左右起床,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所热爱的眼科事业中。而对于家庭,尤其是对女儿,张晨明很有亏欠感。
    张晨明说,他的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包括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三年时间,迄今为止,他一次家长会也没有参加过,接女儿放学也只有两次。前段时间,在医院的青年骨干医生座谈会上,张晨明半开玩笑地说:“参加孩子的一次家长会是我2019年最大的愿望。”
 
“想通过媒体呼吁更多的人捐献眼角膜”
    “全国每年有500万人等待做角膜移植手术,而每年只有1万左右的患者能达成心愿。角膜来源严重匮乏,很多患者只能一直空等下去。因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捐献角膜。在此,我很想借助媒体的力量,呼吁更多的人捐献角膜,让更多的眼病患者受益。”张晨明的呼吁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高尚的医德。
    对于自己的多项头衔和荣誉,张晨明表示,他更喜欢当个“好大夫”,同时,做好临床的科技研发,“两条腿走路”,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造福更多的眼病患者。(记者  李小红  本文刊登于2019年2月14日《山东青年报》第5版)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济南市经一路148号

邮编:250000

0531-8793758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济南市眼科医院 鲁ICP备160100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