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镜”引发大问题
刷微信、抖音,看小视频,打王者荣耀,四年级学生欣欣(化名)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然而,开学前到学校报到时,欣欣突然发现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开学注意事项“朦朦胧胧”。妈妈带欣欣到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视力,被诊断为真性近视,医生建议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
18岁的小张同学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时让他和家人犯了愁——很多心仪的专业都对视力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让小张的妈妈懊悔不已,早知今日,应该从小就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眼科,暑假门诊量较此前明显增加,大多数孩子都是来看近视。这也印证了大样本调查结论。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近视眼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约70%,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约为:小学生 30%,中学生60%,高中生85%。
根据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而据此前由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都超过了70%,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傅特介绍说,目前,近视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来门诊看近视的患儿年年增多,而且总数大,发病率较之前高。更为严重的是,孩子患近视的年龄不断提前,同时度数高的患儿增多。
青少年的视力问题,不仅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估算,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约6800多亿元。如果近视人口持续增加,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会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紧张多、放松少,眼睛“过度劳累”致使近视高发
“小眼镜”缘何越来越多?傅特主任介绍说,一方面是遗传因素,比如父母为高度近视患者。
然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环境和生活习惯——“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和“眼睛缺乏放松”是造成近视的主要诱因。现在,很多家长都跟风提前教育,如过早认字、弹钢琴等;而课业负担重和沉迷电子产品则加剧了青少年的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同时也使户外活动严重缺乏。
日前公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8.7%,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 2 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6%、3.4%。
除了课业负担外,电子产品的普及也成为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给婴幼儿看视频、玩游戏,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其中之一就是影响视力。
没近视的孩子做好“防”,已近视的孩子做好“控”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近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高度近视产生的眼底损伤往往也是不可逆的。因此只有从预防和控制上着手,减少近视发生,尽量推迟近视发生的年龄,减缓近视增长的幅度。
傅特主任说,对于近视防治要从“三防三控”入手——没近视的孩子做好“防”,已近视的孩子做好“控”。
增加户外活动防“足不出户” 每天累积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光照条件下)能够有效预防近视生。傅特主任尤其推荐各种球类运动,球的远近高低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预防近视的同时还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合作意识、运动能力。
合理用眼防“近在咫尺” 傅特主任介绍说,孩子眼睛的工作距离短,因此相对于辽阔的大海,孩子会更关注眼前的贝壳。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球肌肉紧张,久而久之容易发展成近视眼,所以要注意合理用眼,减少近距离用眼,多眺望远方。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验光配镜中心主任郭菊介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坚持做眼睛保健操,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防“顺其自然” 傅特主任解释说,人出生时为远视眼,从6个月起,屈光不断正视化。然而,幼儿正视化提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都是近视高发的隐患。因此,不能让孩子的视力顺其自然,要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从幼儿期就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非常有必要。不但要监测孩子的屈光度、眼轴等指标,还应监测身高、体重等?匾苯谢蚣觳狻?/span>
医学验光配镜控“屈光不正” 框架眼镜是控制近视最常用的手段。郭菊主任强调,当发现近视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医学配镜。通常对于第一次来验光的小朋友都会进行一次散瞳验光。而配镜一定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斜视)、调节功能、屈光状态(有无屈光参差、有无高度散光)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最后确定配镜处方。
验配角膜塑形镜控“近视发展” 大量研究及使用证明了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儿童近视发展有明确的作用。小儿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倩介绍,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晚上睡觉时配戴的隐形眼镜,能有效控制近视进展。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严格的适应症,必须要到正规的医学机构进行检查和验配,配戴之后要定期复诊和进行镜片保养。
郭菊主任介绍,角膜塑形镜适合8岁以上,近视度数不超过600度的少年儿童,600度以上或伴有其他眼病的则适合框架类眼镜控制近视进展,根据不同年龄选择青少年学生渐进镜片、蔡司成长乐镜片。
低密度阿托品控“近视增长” 傅特主任介绍说,大量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0.01%)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在第23个全国爱眼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缓解近视,中国药监局正在评审,很快将在中国内地上市。
多方力量共同擦亮孩子们的双眼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主战场在学校、家庭,但是呵护他们的双眼,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实施方案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一是家长要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和锻炼,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保障孩子睡眠和营养,纠正孩子不良用眼行为。二是学校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调整学生课桌椅高度,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视力监测。三是医疗卫生机构要从2019年起实现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四是学生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五是明确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防控近视的具体职责和任务。(记者 贾玉华 本文刊登于2018年9月6日《当代健康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