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 正文
联合日报:常看手机 谨防“视频终端综合征”
2014-08-11 来源: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上班时间电脑办公,下班之后,看微信、刷微博、浏览新 闻、网络购物、还有玩游戏……小小的屏幕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帮助,却也在悄悄地侵害着我们的眼睛。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3700万 人目盲(即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人群),1.24亿人视力低下,而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就是原因之一。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可能会出现视力损伤、干眼症、视疲劳,使用电子产品,要谨防‘视频终端综合征’”。“全国爱眼日”到来前夕,济南眼科医院眼科主任王建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建荣介绍:损伤我们眼睛的“罪魁祸首”当属蓝光,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发出的光线以蓝色光为主,蓝光的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它具有穿透 力强的特点,可以穿过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衰亡,从而造成视力损伤。这种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这就应该加强自我保 护,避免损伤的产生或加重。
  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等,眼睛很容易“干渴”。如果你的眼睛已经有了干涩、发痒、异物感、怕风、畏光等现象,就可能是得了干眼症。在专注的紧盯屏幕的 情况下,眨眼的次数会减少,导致泪液过度蒸发,眼睛表面得不到湿润,眼表的营养修复减弱,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眼表的损伤。王建荣介绍,目前干眼症的发病率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的统计数据是,干眼症患病率在12%左右,而国外的统计数据在11—33%。王建荣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近几年的干眼症患者明显增 多。
  视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固视能力的下降,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导致头疼、头晕、恶心等。不论是用电脑还是看手机,都是近距离地面对屏幕,而眼睛就像一台精 密的照相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会引起眼睛的过度调节,从而导致视疲劳,久而久之还会造成近视或近视加重。这些“不适当的光”也是老年黄斑变性的原因 之一。
  王建荣告诉记者,以上这些特征现在医学上还有一个新名词,叫“视频终端综合征”,“视频终端综合征”除了眼睛的症状以外,还包括了全身的表现,像“神 经衰弱综合征”、“肩颈腕综合征”等。但在其所有症状中,眼部症状出现的概率最高(72.1% ),然后依次是颈肩部、背部和手臂。
  虽然让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完全与手机、电脑等隔绝并不现实,但在使用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还是能起到减轻损伤的目的的。
  首先不要长时间持续使用手机和电脑。如果控制不了,就注意阶段性的休息。每看电脑1小时,休息5~10分钟,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让眼部放松,缓解疲 劳。或者干脆离开手机、电脑,哪怕只是去趟卫生间,也能起到“换风景”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时,有意识地多眨眨眼睛,多转转眼球,上下左 右有规律的转,使眼泪均匀地分布在角膜结膜表面。“如果眼睛疲劳的症状十分严重,就要咨询眼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等眼药水滋润营养眼睛。”王 建荣说。
  其次要选用合格的产品,包括产品的辐射、屏幕的亮度等都应在安全范围之内。接触电子产品的时候,眼睛与屏幕之间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最好采用下 视20度的视角。并保持安全距离:眼睛和电脑屏幕保持在0.5~0.7米之间,看手机的安全距离则为0.33~0.4米,且不要把手机屏幕正对着眼睛,最 好是向下倾斜45度左右。看电视的安全距离为电视对角线长度的5倍。有些人喜欢睡前看手机,且关掉灯光,这对眼睛可能会产生损伤,黑暗中,人们的瞳孔会逐 渐散大,手机屏幕的高亮度光线通过散大的瞳孔直接到达眼底黄斑中心凹,对黄斑造成灼伤,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情况,黄斑会逐渐变性,造成视力下降。
  桌面上放一台小型加湿器,增加小范围内的空气湿度,眼睛会感觉舒服些,还会让你的脸看起来不是很干燥。当你感到眼睛酸胀的时候,用热毛巾或是冰袋敷一下眼睛,也可以增加眼睛的舒适度。
  在饮食上,平时要多饮水,但是不要过多喝含糖饮料,糖分过高可能改变泪液成分,建议用枸杞子、菊花泡茶饮;多吃一些胡萝卜、柑桔、动物肝脏、西红柿、红枣、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能减少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消耗,有益于保护视力。
  王建荣还提醒读者要为眼睛做定期的健康检查。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到正规医院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已经患上近视的患者,更要到正 规的医院进行医学验光配镜,在佩戴眼镜时可以选用抗蓝光、防辐射的镜片,既可有效地缓解视疲劳,又可以减少有害光对眼睛的伤害。(本文刊发于2014年6 月3日联合日报第3版健康 记者:孙昕)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济南市经一路148号

邮编:250000

0531-8793758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济南市眼科医院 鲁ICP备160100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