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我还怎么活?”门诊初见她时,让人感到不解,疑惑甚至震惊。中年的她穿着整齐,在女儿的陪同下进入诊室,大大的眼睛四处张望透露着迷茫,大家都在猜测她都经历了什么?

杨阿姨今年50多岁,自幼双眼高度近视,初中起就戴起了眼镜,随着岁月流逝,眼镜度数不断攀升,度数高达一千多度,给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家中老人瘫痪在床多年,丈夫近几年又因心脏不好放了支架,都需要她寸步不离的照顾;女儿家的孩子也要靠她接送上下学、陪伴成长。在家庭与责任之间,杨阿姨把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拖再拖。她说:“家里东西摆哪儿我都熟,不戴眼镜也勉强能应付。”但外出时必须依赖厚重的眼镜,而近几年即使频繁更换镜片、增加眼镜的度数,视力毫无提升,反而越来越朦胧……照顾家人和孩子越来越吃力,杨阿姨这才意识到,眼睛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不能再拖了。
杨阿姨的家人非常着急,当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晶主任的疑难病例报道,杨阿姨的女儿毫不犹豫地陪着她走进医院,去寻求王晶主任的帮助。

进入诊室,王晶主任和善的笑容先让杨阿姨舒展了紧缩的眉头,看到杨阿姨的视力和眼部情况,让人心头一紧。经过仔细的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后,王主任说:“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还有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以及弱视,现在视力只有‘指数/眼前’,也就是说,只能勉强看清眼前的手指。需要尽快手术,不然视力还会继续下降。”像杨阿姨这种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近视超过600度,眼轴大于26mm就称为高度近视,但杨阿姨近视近2000度,眼轴高达35mm,属于超高度近视,手术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可能会诱发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甚至爆发性脉络膜出血,一旦出现后果严重,甚至致盲。其次高度近视眼的晶体悬韧带易出现松弛,脆弱,术中若悬韧带支撑力不足,会导致晶体不能顺利植入,再者,术前存在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以及弱视,这些病变都会影响术后视力的提高。
在了解到手术的风险后杨阿姨紧张到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陌生的病房、即将到来的手术,让她心里打鼓,杨阿姨内心很是焦虑。主管医生刘胜男看出了她的不安,拿着手术方案坐在床边,一边画一边讲:“阿姨您放心,咱们做过好多像您这样的病人,你现在做的就是放宽心,好好配合,这是你的晶体......”;责任护士王园更是像自家闺女一样,帮她铺好被子,陪她聊家里的事,“您外孙这么乖,等您眼睛好了,就能天天看他写作业啦”,王园护士贴心介绍病房环境、陪她聊家常,为杨阿姨打好热水,做好了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慢慢化解了杨阿姨的紧张与不安。

王主任和医疗团队对杨阿姨进行了严格的术前检查,分析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通过精细操作,控制瓶高,减少眼内压力波动,镇静平稳患者情绪,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当天,伴随着麻醉科监测机器的滴答声,手术在紧张有序中进行,不到20分钟,王晶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技术,面对杨阿姨复杂的眼部情况,一一化解难题,手术顺利地完成。
第二天,当纱布揭开的一刻,杨阿姨眨了眨眼——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被子上,连被单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女儿和老伴站在床边,温柔地看着她。“妈,平时看你忙里忙外,没觉得啥。这几天你一手术,家里都乱套了。这才发现,这个家离了你不行。”“这会儿好了,我都能看清楚了。”整个病房都被温情所感染。
由于手术效果显著,明显超出了杨阿姨的预期。杨阿姨随后预约了另外一只眼睛的手术。这一次,她从容了许多,术后杨阿姨激动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太幸运了,我能看得这么清楚,真的很知足!”杨阿姨终于可以更从容、更自信地走出家门、拥抱生活。
王晶主任强调,高度近视(大于600度)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发病年龄通常比常人早10至15年。广大高度近视患者要重视眼部健康,定期检查眼底和晶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出现视力下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永久性失明。(眼四科 张凤娇)
专家简介:
王 晶:
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四科(白内障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与流行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视力康复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济南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济南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济南市白内障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济南市日间手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擅长白内障相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熟练操作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手术及各种疑难白内障手术的处理,每年完成白内障手术一千余例,通过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扶贫白内障手术医师认证。主研科研课题三项,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已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著《实用临床眼科学》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