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公益 > 科普知识 > 正文
近视的类型
2015-08-11 来源:

由于各种电子产品的兴起,网络的发达,再加上平时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眼已成为及其普遍的现象。现在临床一般按照以下方式对近视进行分类。

一、按照近视的程度

(1)轻度近视眼:

近视度<300 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专家建议,如果是学生,可以平时的时候不戴镜,上课的时候戴,同时一定要注意用眼,防止度数进一步加深。

(2)中度近视眼:

300度< 近视度<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专家提醒,如果属于这个阶段的近视,一定要控制度数了,将科学用眼放在首位,如果发展到高度近视,对于眼底以及视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高度近视眼:

近视度>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眼科专家强调,高度近视的朋友可能会因为眼底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平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网脱的发生。因高度近视还具一定的遗传性,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发展。

二、按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曲率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性近视,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三、按照临床病理

⑴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⑵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四、按照眼镜调节作用的影响

⑴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⑵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⑶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济南市经一路148号

邮编:250000

0531-8793758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济南市眼科医院 鲁ICP备160100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