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极具挑战性的手术,为一名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独眼、小眼球、极硬核白内障的患者重新点燃了光明的希望。
家住济南65岁的张女士,右眼先天性失明,两年前左眼视力开始模糊,经过多家医院确诊为白内障,然而,由于张女士左眼存在眼球震颤、小眼球、瞳孔小、晶体核硬的特殊情况,手术风险极高,如果出现并发症就会有完全失明的风险,所以很多医院都拒绝为她做手术,建议回家继续观察。随着时间推移,张女士视力持续恶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这让张女士对生活失去希望,感到极度痛苦。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济南市二院眼七科(白内障二科)的李彬主任擅长做各种复杂的白内障手术。于是,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报纸“按图索骥”,找到了济南市二院眼七科。李彬主任为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诊张女士的左眼球前后径只有19.2毫米,伴有瞳孔小、虹膜瞳孔发育不良、眼球震颤、晶状体小而浑浊、且属于极硬核白内障,左眼视力几乎只有光感,右眼已经完全失明。
“复杂白内障通常是指超高度近视、小瞳孔、超硬核、角膜内皮异常、合并悬韧带异常、既往存在眼部手术等白内障。像张女士小眼球、小瞳孔、眼球震颤、晶状体极硬核,内部空间狭小,可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李彬主任解释说,“但是从患者眼部情况来讲,手术是唯一可能重获光明的希望了。”
针对张女士这种特殊情况,李彬主任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沟通,患者及家属手术愿望强烈,一致表示:“我们来找您就是要做手术的,我们相信您的技术,手术或许还有恢复的希望,您就放心地给我们做手术吧”。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李彬主任带领手术团队采取多次测量、多人校对的方法,力求将测量误差降到最低。考虑到患者精神紧张,容易爆发性出血,决定采用全麻以确保手术安全。虽然压力巨大,但李彬主任与团队默契配合,凭借高超的手术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超声乳化抽吸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圆满成功
手术第一天,张女士的视力就恢复到0.3。这于她而言,无异于重生,她拉住李彬主任的手,激动地说:“李主任,真的太感谢您了,我曾经害怕过手术会失败,没想到您真的给了我第二次光明。”
李彬主任呼吁,尽管先天性小眼球发病率低,但其危害重大,手术难度极高,一定要尽早到正规的专业眼科医院全面评估和治疗,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他同时鼓励那些面临超高度近视、小瞳孔、超硬核、过熟期、眼球震颤等复杂情况的患者,不要放弃,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技艺高超的医生,是重获光明的希望所在。(眼七科 王娟)

合影留念

李彬主任用裂隙灯为患者检查眼睛

李彬主任为患者进行手术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