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机能开始老化,这是自然规律使然,但是很多老年疾病也随之而来,老花眼看东西模糊也成为了老年人的困扰,而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因老年白内障导致。如何治疗?是否以保守治疗最佳?会不会得不偿失,手术后加重病情?一系列问题苦恼着患者。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晶介绍,目前国内外都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能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有的药物也只起到减缓白内障的发展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白内障手术治疗是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随着医疗医技的升级,现如今白内障手术已经能做到日间手术,早上做晚上就能出院,安全有保障,效率也高。
针对于白内障患者的几多疑虑,记者以快问快答的形式,简洁明了为患者答疑解惑。
问: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病能作白内障手术吗?
答:50岁以后,人的机体结构、功能开始逐渐退化,心血管疾病开始逐渐侵蚀人体,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后是不是就不能做手术呢?当然不是。但是当血压很高或不稳定,心脏功能差、血糖高时作白内障手术是可能出现危险的。
问:白内障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答:整个白内障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时间仅需几分钟,患者也无任何疼痛感,即使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在监护医师的配合下也可以顺利完成手术。所以,能否承担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
问:什么是人工晶体?
答:顾名思义,即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称为人工晶体,人工晶体的形状功能类似人眼的晶状体,在眼内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稳定性。白内障术后摘除了混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使物体聚焦在视网膜上,也就能看清外界的景物了。
问:白内障手术为何安装人工晶状体?
答:人工晶体是替换人眼原有的混浊晶状体,就像照相机一样,如果镜头坏了重新更换一个新的镜头,如果没有装上新镜头就拍不出清晰的照片。
问:人工晶状体能否终身使用?
答:迄今为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人工晶状体材料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眼内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一辈子。
问:白内障术后会再长或复发吗?
答:有些患者说:“刚做完手术视力很好,可过了几个月视力又逐渐下降了”,认为白内障又复发了,其实不然。目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要保留晶状体囊袋以利于植入人工晶状体。所谓白内障“复发”其实是保留的囊膜变混浊了,医学上称为“后发障”。随着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后发障的发生率约2%~5%。一旦发生后发障,也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一般不需再次手术,可以用YAG激光将混浊的后囊膜切开,只要几十秒钟的时间,视力即可恢复,无任何痛苦,安全有效。
问:白内障也会突然视力下降吗?
答:一般白内障的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失明,整个过程中无眼疼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明显下降而没有疼痛,应考虑可能是眼底有了病变,比如:眼底出血、视神经乳头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等。
在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一段过程医学上叫膨胀期,在此时期,晶体内有较多的水份积聚,使其急剧肿胀,体积增大,前房变浅,病人此时可以感到视力下降速度加快,个别病人可以出现眼压高而引起青光眼,病人出现眼红、眼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严重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这种青光眼如果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永久性失明,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
问:为什么有些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后视力仍不佳?
答: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项非常理想,符合解剖生理的复明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但也有少数患者术后视力不理想,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手术前曾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眼底病变。或者是后发性白内障,有些患者术后视力在近期内恢复良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视力逐渐降低,这种情况可能是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临床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