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正确的配镜原则,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对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合适的眼镜是指戴镜视力不仅能够满足学习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减缓近视进展。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几种视力的概念,再讨论什么情况下配眼镜,什么情况下配戴眼镜。
一、不同水平的视力概念
1、正常视力。按照生理学的标准,裸眼视力达到1.0或是称为5.0,称为正常视力;
2、最佳矫正视力。全部近视性屈光不正得到矫正之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视力,称为最佳矫正视力。也可能超过1.0,甚至达到1.5或2.0;
3、最合适的矫正视力。对于学生来说,近视度数适当欠矫,但戴镜视力能够满足学习的需要,在教室中,黑板上的文字和投影仪投射的文字能够看得比较清晰,就可以说是合适的矫正视力。
二、戴镜视力越好,说明眼镜越好吗?
不是的。学生不应该追求矫正视力达到正常水平,更不要追求最佳矫正视力,只要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就是好眼镜,就是合适的眼镜。
三、什么情况下需要配眼镜?
如果学生的近视度数达不到100度,可以不配眼镜;如果近视的度数200至300度,可以佩戴欠矫的近视眼镜,适当降低近视的度数,使学生的矫正视力能够达到0.7-0.8;戴上眼镜之后双眼同时看,视力能够达到0.9或是1.0,就能够看清黑板上的文字,也能够看见教室里的投影仪上的文字。
但是,如果经过阿托品散瞳验光之后,发现学生的近视是假性的,则无需配镜,只要注意课间休息,注意用眼卫生,假性近视能够自然消失。
四、什么时候戴上眼镜?
如果学生的近视度数约200至300度,可以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在上课的时候,戴上眼镜。在阅读或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不需要戴眼镜。这种时戴、时摘的戴镜方式能够减轻阅读时的调节,减轻阅读引起的疲劳,降低近视发展的速度。
如果学生的近视度数大于300度,散光度数大于75-100度,应该配合适的矫正眼镜,而且还应该经常戴镜。如果不配眼镜,散光不能得到矫正,看远、看近都会视力模糊;300度以上的近视,长期不戴眼镜,阅读的时候,就会不用调节,调节性集合也会减少,可能导致外斜视;还可能导致调节无力,也可能导致中枢性集合过度,最终,可能引起视力疲劳,反而使近视进展变快,对视力没有保护作用。
希望学生和家长不要追求戴镜视力一定要达到正常水平,更不要追求最佳矫正视力,只要戴镜之后能够满足学习的需要,就是一副好眼镜。此外,还要谨记小度数近视无需配镜,轻度近视无需经常戴镜,只有中高度近视眼镜,才需要经常佩戴。戴上欠矫的近视眼镜,还能够降低近视的进展速度。这也是保护视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