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种常见眼部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在我国,白内障已经成为致盲的首要原因。尽管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但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因此,结合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科学降低白内障患病风险尤为重要。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四科(白内障一科)主治医师徐东艳将介绍一些护眼之道,帮助大家科学预防白内障。
一、避免紫外线伤害
- 强光下戴墨镜:选择能阻挡UVA/UVB的深色墨镜(如茶色、灰色),减少晶状体氧化损伤;值得提醒的是伴有青光眼体质的老年人不建议戴墨镜。
- 戴宽檐帽:夏季搭配遮阳帽,双重防护眼周皮肤和眼球。

二、控制基础疾病
- 糖尿病患者重点监控:高血糖会加速晶状体混浊,需严格控糖并定期查眼底。
- 管理高血压、高血脂:通过饮食和运动维持血管健康,降低眼部并发症风险。
三、谨慎用药
- 避免长期用激素:长期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眼药水)可能诱发白内障,需遵医嘱控制用量和疗程。
四、眼部保护与卫生
- 防止外伤:运动(如篮球、拳击)时戴护目镜,避免撞击眼球;从事木工、化工等职业需做好防护。
- 避免感染:游泳后滴抗生素眼药水,揉眼前洗手,减少细菌或病毒侵入引发并发性白内障。
五、戒烟限酒
- 吸烟加速晶状体老化:烟雾中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会降低晶状体抗氧化能力,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
-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影响维生素代谢,增加眼部血管损伤风险。
六、定期眼部检查
- 5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包括视力、眼压、晶状体透明度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如早期白内障可通过药物延缓进展)。
- 高危人群缩短周期:糖尿病患者、长期户外工作者建议每6个月检查。

七、合理用眼与休息
- 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用眼(如看手机、电脑)需遵循“20-20-20”原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20秒。
- 保证睡眠质量:夜间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眼部代谢,建议成人每日睡7-8小时。
预防白内障需多维度干预,结合饮食、防晒、疾病管理及生活习惯,尤其对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户外工作者)更需主动防护。若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低于0.5可接受手术。如果有职业的需要,也可以提早手术。不建议白内障等"熟"了再手术。
专家简介:
徐东艳:
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四科(白内障一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对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角膜病等各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擅长青光眼及白内障的联合诊治,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数篇论文。